月 收入近 4000元,在某機關單位任職的姜先生,向記者介紹了他的育兒支出:進口奶粉,一個月 1500元;請育嬰師每月2000元,再加上買尿不濕、衣服……每個月小孩的花費就得 4500 元左右,而這不過是基本開銷。兒子7個月大了,姜先生又給他報了一個早教班,一年半就要2 萬元,算上這一筆,至今他們已花在孩子身上近6萬元。姜先生感嘆:“兒子每月的花費已經超過了我的月收入!”

    隨著“75後”、“80後”開始為人父母,原本注重生活品質的他們把愛傾注到孩子身上,帶動了母嬰經濟的繁榮。姜先生和絕大多數年輕父母一樣,希望能盡可能給孩子“最好的”,即便為此貼上“孩奴”的標簽。

    在嬰孩用品消費上,年輕父母們推崇“品質第一”,價格退居決定購買的次要因素:進口奶粉一個勁漲價, 300 多元一桶可是圖個“安心”,即使要提前幾個月預約,花比普通保姆高一倍的酬勞也要請個有經驗的育嬰師,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。

    敏銳的商家抓住了這一消費心理,推出了五花八門的嬰兒商品及服務,並且都價格不菲。 普通的指甲刀幾塊錢一個,而嬰兒指甲刀得 20元左右;專門的嬰兒面條小小一包,價格卻比旁邊大包裝的普通面條還貴上一倍。

    據了解,這些針對嬰孩的商品頗容易讓年輕父母買單。 一位“ 80後”的媽媽告訴記者,懷孕後她曾列了一個購物清單,最初只有七八項,可是受身邊準媽媽的影響最終增加到了二十多項,這張單子上,不光有紙尿布、嬰兒 車、嬰兒床等常規配置,還有嬰兒磨牙板、嬰兒吸鼻器、嬰兒用消毒鍋、嬰兒座便器、尿片收集箱等等。但當寶寶出生後,卻發現很多東西竟派不上用場。

    她總結自己的育兒經驗:別超前、別貪多。“產前,我買了很多尿不濕,覺得是‘消耗品’,多儲藏點有備無患,但後來孩子用不慣,沒用幾片就都只好扔在一邊。還有寶寶的衣服,看到好的就買,不管價格高低,有些根本還沒來得及穿,孩子就長大了。”

    孩子也改變了年輕父母的生活方式和未來發展軌跡。家裏多了開銷,他們只好放棄個人的休閒娛樂和進修計劃等。就像姜先生,電影院、健身房已也難見他的身影,更別提夫婦倆熱衷的旅遊。


責任編輯 王媛媛

 

2010-09-09 09:11:49      來源:大眾日報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笑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