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城、一代人《唐山大地震》

  • 作者:陸厚成
  • 評分:84分 (值回票價!)

電影上映日期:2010-08-20

不是記不得,是永遠都忘不了。

1976年7月28日,距離北京150公里唐山市,發生史無前例大地震, 400顆原子彈的力量,唐山瞬間夷為平地,那晚,25萬人死亡,16萬人重傷。

舉目無親,舉目,無不是親。馮小剛最新作品《唐山大地震》,重建1976年時期唐山市社會 風景,到看盡中國三十年間社會變遷,從毀天滅地的災難電影,走入人文的記憶深處,將感傷情緒,化作感性言語,看見唐山城市的一代人,如何在飄零身世中,走 出歷史傷痛,一磚一瓦,建立家園。

一家四口,只剩一口。元妮要進屋救雙胞胎小孩方達、方登時,大強趕先一步衝了進去,丈夫當場被墜瓦砸死,倆孩被發現就剩一口氣,同被一塊石板壓著,元妮要選擇,撬一邊救一人,另一人注定要死。手心和手背,都是心頭肉。

電 影圍繞在元妮一家人身上,以編年體方式記述災後三十年間漂泊故事,元妮災後獨自撫養方達,死裡逃生的方登,醒來後流離失所,被解放軍家庭領養,展開另一段 人間故事。平行敘事的結構中,他們從不同角度經歷社會變遷、國家的開放與進步,即使有人極力迴避、有人坦然面對,唐山震後的餘燼,這輩子都在這代人心中留 下深刻的影響。

電影以家園作為主題,在人情論理中體驗真情,精細場景裡緬懷時代記憶,成為唐山一座城、一代人,最值得驕傲的理由。方達在 外地事業有成,母親仍謹守唐山老家,以前她含辛茹苦拉拔孩子成人,現在元妮留住家門,每年守候丈夫和女兒的回時路,青春在地震時已經完全埋葬,留下堅毅的 生命見證,作為家庭最堅強的後盾。方登被收養後,受到養父母細心呵護,如願考上醫學院的她,未婚懷孕不願意做流產,懷著新生的生命,離開學校離開家,展開 漂泊生活。

養父母不斷鼓勵方登回唐山尋找親人,卻常為她記不得過去所推拖,被遺棄的 記憶在腦中殘存,然而對生命的知遇之恩,讓她帶著孩子如無根的浮萍,舉世浮沉。直到,三十年後投入賑災工作的一場巧遇,重新開啟塵封記憶的契機。舉目無 親,舉目,無不是親。年幼方登當時所遭受的傷害,只有在多年過後才發現,人間處處都是溫情。

在年流的記憶裡,馮小剛從《唐山大地震》災難的表面,深入人們心底的暖流,讓電影走出幻影,灌注與觀眾共通的情感經歷,真摯的生命在細吞吞的生活中歷練光滑,體會生活在歲月中的真意。
而電影似乎有意識地繼承起《活著》(張藝謀導演,1994)─福貴與家珍大起大落的時代記述,四零年代的地主沒落,五零年代的大躍進,六零年代文化大革命,一家人在身不由己的命運中隨風擺盪,直到開花結果。

尤 其,深具臨場效果的地震情境、逼真的街景巷弄,擺弄的風扇、桌上的懷舊玩具,在觀眾腦袋中建立起記憶,屬於那一代人的文化歷史記憶,藉由元妮這一家人在時 代中產生串連,電影裡編排許多生死關頭、悲歡離合劇情,難能可貴的是馮小剛能把即將溢滿、過剩的情緒,做出適當的調配與灌溉,諸如母子分離、母女相見的戲 碼,矯情與真情,僅一字之差,也是馮小剛平凡中越見不平凡的能為。然而仍有略嫌「樣板」部分,頭尾相隔三十年的地震,用救災行動凝聚國家意識,壯大民族悲 憤中產生的互助能量,這一點,便算是一種過度放大的情境。

1999年9月21日,台灣南投縣集集鎮,發生規模7.6級強震,全台搖晃長達102秒,造成2415人死亡,30人失蹤,11306人受傷。

地震的記憶,從那一天開始在國人心底留下深刻印象,爾後有了吳乙峰的《生命》,無論土地帶走甚麼,孕育我們這片母性的大地,永遠都是人們的家園,從傷痛中出發,在希望中茁壯,《唐山大地震》挖掘生命的向上能量,用家的羈絆、家的依戀,成為普天下共通的永恆記憶。

感受一代人,感動一世人。http://tw.movie.yahoo.com/moviereview/d/a/100824/3/lak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笑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